Logo圖片

綠豆椪由來|從台式月餅綠豆凸看綠豆椪的演變

綠豆椪,又被稱為「台式月餅」,烘烤後餅皮中間凸起來,白凸凸如乒乓球的圓潤外型,所以台語發音取「ㄆㄥˋ」,又稱「綠豆凸」。 

綠豆椪最初從純素的綠豆沙內餡為基礎,發展到現在有的餅店以綠豆沙餡為主,佐以山藥泥、紹興蛋黃、紅豆牛奶等甜鹹交織口味的內餡搭配,跳脫傳統制式窠臼,更讓綠豆椪爭奇鬥艷。在高雄,年年更有以綠豆椪為主題主辦的官方烘焙大賽。一顆白凸凸的綠豆椪,竟也能做到如此的表現、百家爭鳴。
主要圖片
  •  
綠豆椪,又被稱為「台式月餅」,我特愛綠豆椪那如雪花般的層層油酥皮,特別是清香爽口的綠豆沙餡,包了含有油脂滷肉的魯肉綠豆椪,因為當滷肉脂香滲透到清新不膩的綠豆餡內,不僅能陪襯出綠豆的清香,還能讓滷肉餡吃不出肥膩感,有一種小時候在灶腳吃媽媽久久才滷一次滷肉香的懷舊記憶。鹹香鹹香的滋味,好讓人懷念!
 
綠豆椪為什麼又稱「綠豆凸」?
每到中秋,與傳統蛋黃酥銷售量毫不遜色的台式月餅「綠豆椪」,泛指油酥餅皮的作法,常和廣式月餅鬆軟的餅皮相比,其實雙方互有千秋。「綠豆椪」如片片雪花般帶有飛舞羽毛層次感的餅皮,還有烘烤後餅皮中間凸起來,白凸凸如乒乓球的圓潤外型,所以台語發音取「ㄆㄥˋ」,又稱「綠豆凸」。
 
綠豆椪最初從純素的綠豆沙內餡為基礎,發展到現在有的餅店以綠豆沙餡為主,佐以山藥泥、紹興蛋黃、紅豆牛奶等甜鹹交織口味的內餡搭配,更厲害的再將外型做出如蘋果、柿子等等討喜造型,跳脫傳統制式窠臼,更讓綠豆椪爭奇鬥艷。在高雄,年年更有以綠豆椪為主題主辦的官方烘焙大賽,激發各家師傅的無限創意。一顆白凸凸的綠豆椪,竟也能做到如此的表現、百家爭鳴。
 
早期綠豆椪的做法
要說到綠豆椪的由來,在師傅群最為人熟知的說法,便是來自台中豐原當地餅店一位師傅無心插柳柳成蔭的做法。據師傅說,以前古早人烤餅都是選用炭火烘烤,但是因為木炭烘焙火候不好控制,倘若沒有足夠烘焙經驗,時時注意火力大小進行翻面,烤餅很容易受熱不均或是烤至焦黑,而浪費整盤烤餅。
 
在某次烘焙的過程當中,師傅因為忘了將餅翻面,結果烘焙出來的餅皮白凸蓬鬆,反而比雙面不斷翻面烘烤的餅皮來的漂亮。為了怕食材浪費,一開始更僅以純綠豆沙餡,用油酥皮的作法,將包好的烤餅送到烤爐內進行烘烤,沒想到這樣的實驗品一出爐便大受客人好評,不僅外型白凸可愛,而隨意因為外型白凸而取名的綠豆椪「ㄆㄥˋ」(也有人稱綠豆凸),便這樣在客人的口耳之間流傳。
 
台式月餅綠豆椪VS.廣式月餅
圓潤淨白的綠豆椪,經過一層油皮一層油酥烘焙的蓬鬆細緻餅皮,不論是包著魯肉餡、山藥餡、蛋黃餡等等創意內餡,都讓綠豆椪一躍成為現今中秋月餅送禮需求的龍頭地位。
 
白凸凸的台式月餅綠豆椪在和廣式月餅相較之下低油、低脂、低糖,熱量普遍也沒那麼高,所以在講究健康養生飲食和送禮外觀需求的現代新趨勢,更受大眾歡迎,擄獲不少葷素人口的購買意願,更成為台灣月餅口味款式主流。
 
早期稱呼「綠豆椪」,是因為早期台灣經濟並不富裕,製餅原料如魯肉取得不易而且價格偏貴,都是標榜以純綠豆沙為餡並沒有包肉角,加上以白凸凸的外皮為型,才叫做綠豆椪。但現今官方和民間單位提倡消費者需求和飲食趨勢,凡是內有綠豆沙餡,幾乎都可稱之為綠豆椪呢!(圖文/全喜餅舖版權所有)

點讚是一種美德,分享是一種喜悅。

相關文章連結:
全喜高雄中西式喜餅大餅款式懶人包|客製訂婚手工喜餅禮盒、優惠折扣:詳細資訊請點我
台灣糕餅歷史|你不知道的中式大餅糕點:詳細資訊請點我
台灣中秋節吃月餅由來?中秋月餅款式有台式、廣式月餅還有?詳細資訊請點我
更多綠豆椪產品介紹:高雄好運綠豆椪點此連結